登革熱昔稱「斷骨熱」 有人形容若得到了「生不如死」 專家:目前無特效藥、無疫苗
國內登革熱疫情持續增溫,疾管署9月5日公布新增3例死亡個案。醫師表示,目前登革熱沒有預防性投藥或特效藥,環境清潔和預防蚊子叮咬是當務之急。
今年本土登革熱累計逾4000例,根據《祝你健康》報導,感染科名醫鄭舒倖接受專訪時提到,登革熱有捲土重來的態勢,10年內第二次發生這麼嚴重的疫情,除了離島各縣市都有案例。
鄭舒倖表示,登革熱潛伏期自病媒蚊叮咬起3~14天,許多患者4~5天便發病。由於最近天氣炎熱又經常下雨,四處積水,蟲卵孵育更多,疫情大概不會停止,尤其是南部,天氣更熱,開學後疫情恐持續蔓延。
對付登革熱有沒有預防性投藥或疫苗?鄭舒倖說明,國內專家經過多重評估後,沒有引進疫苗。事實上登革熱疫苗研發多年,並沒有很成熟,幾次臨床試驗顯示,即便打過疫苗,第二次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熱,病情可能更嚴重。此外,登革熱目前也沒有特效藥, 。如果年輕病患吃藥可以退燒,生命徵象穩定,或許不必留在醫院;若患者年紀大又有共病,到院時有出血熱徵兆(解黑便、皮膚出血斑或瘀青),醫師會特別小心。
鄭舒倖提到,登革熱和流感、新冠有一些共通症狀,像是發高燒、筋骨痠痛,臨床也觀察到比較特別的登革熱症狀,包括眼窩痛、骨頭痛、皮疹(4~6成個案發燒2、3天後會長疹,顏色較暗,仔細看是微小的出血點,會癢會脫屑)。病程部分,一般從發病到緩解約1週,有些個案事後會疲累一陣子,也有一部分染疫後進入重症階段,主要是出血性登革熱和登革休克症候群。
出血性登革熱比典型登革熱嚴重,主要是因血小板太低,發生出血性徵兆如身體出血、皮膚紫斑變多、解黑便、女生月經血流不止等。文獻顯示,如果以前得過登革熱,隔一陣子再染上不同型別,重症風險會高出50~500倍;當出血性登革熱的血漿滲出量很多,病人會呈現休克現象,即所謂登革休克症候群,死亡率超過4成。
疾管署提醒,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建議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深色衣物較容易吸引蚊子),並使用防蚊藥劑,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曾經確診登革熱者、長者、懷孕婦女、嬰兒、具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等潛在疾病的高危險群,或有流行區活動史者,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
到訪人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