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翻拍自網路
你有這樣的情況嗎?開始出現膝關節不適、疼痛的症狀,甚至影響到正常走路,才察覺到不對勁。
走路膝蓋發軟其實並不少見,那好端端的膝蓋發軟是怎麼了?
有時上個樓梯,或者普通地走路時,膝蓋無故會「發軟」是怎麼一回事?這可能是發生髕骨軟化症了。
髕骨是股骨下端前面的骨頭,上寬下尖,後面是關節面,連著股骨髕面,能夠保護膝關節,幫助膝關節更好的進行伸屈活動。而髕骨軟化症是一種比較多見的關節病變,是由於髕骨軟骨面發生慢性損傷後,引發軟骨腫脹、破碎、脫落等現象。
髕骨軟化一般與運動損傷、年齡增長、膝關節內外翻等原因有關,早期發現一定要積極治療,引起足夠重視。
正常來說,每個人的走路姿勢都有所不同,但如果平時走路時出現以下幾種異樣情況,要小心可能是疾病的可能。
1、兩手不自然擺動
2、走路步子不一致
走路時兩條腿的步子不一致,一般一條腿邁出去了,另一條腿卻無力拖著才能跟上來。這種症狀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所致,主要是由於神經受到壓迫引發的一瘸一拐現象。
走路步子不一致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間歇性跛行,人就會變得不愛社交,影響到個人生活品質。
3、沒法走直線
走路時身體偏向一側,無法走成直線,很可能是腦梗塞、腦出血等腦血管異常所致,最好及時檢查。
4、總是拌腳
平地上走路也總是絆腳,可能是運動神經損傷所致,要警惕腦出血、腦梗引發的小腦功能障礙及神經損傷。
5、走起路有「踩棉花感」
走路時有踩棉花感可能是脊髓型頸椎病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處肌肉力量下降,加上姿勢不良等因素,就可能壓迫到脊髓,引發脊髓缺血,下肢就可能有走路不穩等症狀出現。
6、走起來像喝醉酒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指出,小腦能夠保持身體的平衡,小腦病變後會導致肢體發軟,走起來像醉酒一樣。
因此走起來像喝醉酒,要警惕小腦萎縮,小腦萎縮多數是機能退化所致,老年人如果出現這種症狀,最好儘早排查。
患癌後是堅持運動好還是保持靜養好,是很多人爭議的一個話題,那60歲以後堅持走路,最後會怎麼樣呢?
《柳葉刀:公共衛生》分析四大州的15項研究發現,走路能降低死亡風險——60歲以上的人,每天走6000-8000步過早死亡風險最低;低於60歲的人,每天走8000-10000步健康益處最大。
60歲以後,身體素質都不如從前,建議大家不要和步數較勁,做好以下幾件事已經很好了。
1、下午4-5點走最佳
下午四五點鍛鍊光線和視野都不錯,而且符合人體的生物鐘。
2、循序漸進,不要過度追求步速
鍛鍊時要循序漸進,從慢變快,不要一味求快,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力來選擇,以免引發身體不適症狀。
3、塑膠路上走更佳
走路儘量選擇全程塑膠跑道,有助於緩解衝擊力,又能起到鍛鍊的效果。
60歲以後也要堅持鍛鍊,走路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建議要循序漸進,避免一味求快。另外,走路時的一些不正常姿態,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號,平時可以多加注意,發現異常儘早檢查。
到訪人數:(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