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生活

二戰「日本的剋星」傳奇人物孫立人將軍的一生故事!連美國總統及英王都授與他勳章!

圖翻拍自網路

孫立人是個傳奇人物,他原本是學土木工程的,竟然成了名揚世界的戰將,真是令人稱奇!

孫立人,1900年生於安徽省廬江縣,祖籍安徽省舒城縣。廬江縣位於長江西北、巢湖西南,是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周瑜的故鄉,與另一位遠征緬甸的皖籍抗日名將戴安瀾的家鄉無為縣相距不遠。兩個人不同的是,戴安瀾「家世業農,父兄皆力耕」;孫立人則生於書香門第,長在仕宦之家。由於家境比較優裕,使他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孫立人中學畢業後,懷著「實業報國」的理想考入清華大學,專攻機械工程。孫立人在清華園裡如魚得水,不但精於學業,而且擅長體育,是全校有名的足球、籃球、 棒球「三球選手」, 1922年入選國家籃球隊,參加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戰勝了日本隊和菲律賓隊,首次為中國奪得冠軍。

1923年,孫立人獲得理工學士學位,旋即考取到美國公費留學。在美國普度大學學習一年,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和工程師執業資格。當時歐美列強稱霸世界,中國積貧積弱,外受列強欺凌,內有軍閥混戰,內憂外患交織,人民不堪其苦。孫立人認為,當此之際,救國之急不在于振興工業,而在於強固國防,遂毅然放棄工業救國的初衷,立志從軍報國。孫立人從普度大學畢業後,隨即考取著名的維吉尼亞陸軍軍官學校,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

1927年,孫立人剛剛從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尚未回國就奉派前往英、法、德等歐洲軍事強國考察。1928年,孫立人從西歐考察回國後,被任命為中央黨務學校上尉軍訓隊長。孫立人發揮自己熟悉歐美軍事強國軍情的優勢,綜合各國軍事教育方式之長,制訂出一套適合中國軍隊的訓練方法,取得了突出的練兵成績。孫立人的才幹受到當局的重視,兩年後調升為陸軍教導總隊中校營長,1931年又被選任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上校副總隊長。財政部長宋子文組建負責全國緝私的稅警總團時,也看上了孫立人,邀請他擔任稅警總團特種兵團(第4團)上校團長。稅警總團雖然不是正規作戰部隊,卻是宋子文特別看重的一支頗具實力的武裝。這支部隊隸屬於財政部,經費比正規作戰部隊更加充足,配備的是清一色的美式武器。其中特種兵團的裝備尤為精良。
1932年1月28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19路軍奮起抗擊,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重創日軍,挫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一舉占領上海的圖謀。然而當局卻繼續妥協退讓,竟然同意日方的無理要求,在《淞滬停戰協定》中規定中國不得在上海地區駐紮正規軍。為了防禦日軍再度來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派稅警總團以緝私名義進駐上海。宋子文趁機將稅警總團的編制擴大為步兵8個團及各特種部隊。

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月13日,日軍再次進攻上海。第二天,中國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向全世界昭告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中、日兩國均調集重兵,展開了開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

在淞滬會戰中,孫立人率稅警第4團扼守上海丁家橋和蘊藻濱,頻立奇功,脫穎而出。不久,晉升為2支隊少將司令兼步兵第4團團長,代替指揮無方的王公亮。防守蘇州河周家橋一線,在周家橋之橋頭堡擊毀日本「常勝軍」久留米師團機械化橡皮橋,擊退頑敵7次強渡,與日軍血戰兩周,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敵人傷亡最重之處。是役,孫立人被日軍迫擊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13處,昏迷3天,赴香港治療。

淞滬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取消稅警總團的編制,將其所屬各團編入當時所在的各主力部隊。宋子文對此很不甘心,一直在尋找機會重建這支看家部隊。孫立人傷愈後,宋子文便將重建稅警總團的重任託付給他。孫立人不負所托,在湖南長沙迅速組建了新的稅警總團。新稅警總團的編制包括3個步兵團、特務團、學兵團、幹部教練所及總團各直屬單位。孫立人受命擔任中將總團長,副總團長齊學啟少將是孫立人在清華大學和維吉尼亞軍校的校友。宋子文利用手中的財政大權,為自己的這支看家部隊重新配備了清一色的美式武器。練兵有方的孫立人在齊學啟的密切配合下,將新稅警總團訓練成最精銳的部隊。

1938年底,移至貴州都勻,正式開始孫立人的第二次練兵。1939年緝私總隊恢復稅警總番號,編成5個團,5個獨立營。

到1941年底,所部第2、3、4團和直屬隊改編為陸軍新38師(第1、5團被戴笠吃掉,士兵解散任各處的衛兵〕,孫立人任38師少將師長,齊學啟任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歸66軍建制,軍長張軫。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立刻從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緬甸遠征軍,孫立人三年練兵的心血,終於沒有白費。而孫立人也開始了一生最為輝煌的軍旅生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共同對日作戰的中、美、英三大盟國決定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任中國戰區總司令,美國的史迪威中將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太平洋戰場和已經堅持對日作戰長達四年半的中國戰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亞洲——太平洋戰線)上反法西斯盟國對日作戰的兩大主戰場。中緬印戰場則是這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部。中、英兩國於12月23日在重慶簽訂《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根據這一協定,中國政府以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編成中國遠征軍第一路,準備入緬援英,保衛滇緬公路的暢通。

侵緬日軍於1942年1月19日輕取緬南戰略要地土瓦,1月31日攻占緬甸第二大港毛淡棉,2月23日推進到錫唐河,3月8日占領緬甸首都仰光。駐緬英軍接連敗退,倉皇要求中國遠征軍入緬援助。蔣介石下令由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兼第5軍軍長杜聿明統一指揮第5軍和第6軍,於3月相繼由雲南開赴緬甸。第5軍深入緬中和緬南,與英軍協同作戰。第6軍在緬東和滇緬國境布防。第66軍為中國遠征軍的戰略預備隊。

新編第36師是第66軍入緬先頭部隊,於1942年3月從貴州興義步行到雲南,3月27日,運載新38師官兵開赴緬甸的汽車隊,在雲南省官員和昆明民眾的夾道歡送下,浩浩蕩蕩地沿滇緬公路西行,於4月5日到達緬北戰略重鎮臘戍集結待命。同日,蔣介石乘專機到臘戍視察。4月6日,蔣介石召集中國遠征軍將領,在緬甸古都曼德勒城東60多公里的避暑勝地眉苗舉行軍事會議,下令新38師駐守曼德勒。

新38師在臘戍留下一個營負責警衛機場,師主力於4月7日進駐曼德勒。蔣介石回到重慶後,於4月11日派特使乘專機送來任命孫立人師長為曼德勒衛戍司令的手令。這是中國將領第一次在國外擔任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由於日本飛機的轟炸和緬甸反英民族主義分子縱火,使曼德勒這個昔日商賈輻輳、人煙茂密的繁華古城,變為到處斷垣殘壁,人煙冷落車馬稀。孫立人以曼德勒衛戍司令的名義,發布布告,宣布:「本司令奉命衛戍是間,保此土,安斯民,職責所在,茲特與全城民眾共約四事:一、放火者殺無赦;二、殺人越貨者殺無赦;三、充當敵人間諜偵探者殺無赦;四、造謠惑眾擾亂治安者殺無赦。其餘僧侶人等,生命財產均在本司令保護之列。」他命令將這一布告在全城廣為張貼,以安定民心。同時分派各部隊構築防禦工事,恢復交通,清掃街道,掩埋屍體。派政工人員到四郊進行宣傳,救濟難民,動員居民返回城內。經過一星期左右的努力,民心開始穩定,市面逐漸恢復,使曼德勒成為當時全緬混亂局勢中的一個相對穩定的地方。

曼德勒西南250公里是仁安羌,有公路相通,是緬甸的大油田,年產量達百餘萬噸,侵緬日軍早就對其垂涎三尺,力圖儘快奪取這個油田。

日軍於4月1日向盟軍發動全線進攻後,至12日,東線第56師團攻占土牆、里克左後,直逼保拉克、南拍、雅多等要地;中路日軍第18師團主力於10日參加戰鬥,與第55師團併力進攻遠征軍新22師,12日奪取斯瓦,繼續北犯;西線日軍第33師團則於此時攻占米昌耶、薩思瓦、東教枝各要地。

14日英軍放棄空軍基地馬格威,英緬第1師向仁安羌撤退,英印第17師和裝甲第7旅則向東敦恢北方撤退。15日,英軍炸毀仁安羌油田,爆炸聲震撼大地,火光燭天,濃煙蔽日。日軍第33師團長櫻井省三得報,火急火燎,即令第214聯隊第3大隊長高延隆雄中佐率該部及輕裝甲車隊、山炮、速射炮各1中隊乘汽車向賓河大橋及北岸急馳,於15日夜擊破英13旅一部,占領賓河大橋及北岸要點,切斷了英軍的退路。

只有英1師第13旅及部分坦克、炮兵搶先通過了賓河大橋並占領了橋頭堡陣地,但該橋頭堡隨後被日軍擊破,英軍棄橋而走。櫻井省三另派作間喬宜大佐率領第214聯隊主力及山炮第3大隊、工兵第4中隊、輕裝甲車第2中隊強渡波因河,自納貌、新甸間撲向仁安羌,堵擊英軍,於16日正午趕到仁安羌東北三岔路口,將英1師截住。激戰多時,英軍反覆衝突仍無法突圍,遂就地構築工事防禦,以固待援;日軍即以一部圍困英軍,而用全力去撲救大火,英1師和戰車營便陷入重圍之中。日軍第215聯隊並裝甲車大隊主力、獨立速射飽第11中隊、山炮第4中隊、獨立21旅團炮兵隊、高射飽第51大隊,在獨立工兵第26聯隊協助下,由米昌耶乘船急馳仁安羌,於16日占領仁安羌及附近村落,隨即投入滅火戰鬥,並以一部由西南方面壓迫英1師。

4月16日下午,孫立人接到了要新38師立即援救在仁安羌被圍、糧斷水絕、危在旦夕的英1師的命令。17日凌晨,孫立人下達作戰命令,令113團副團長率第3營和師部工兵,搜索、戰炮連及偵察隊乘汽車先行出發,在肯耶附近占領陣地,掩護主力開進;令劉放吾率主力跟進。另令陳鳴人率112團馳赴納貌,接應英17師,並積極側擊仁安羌,牽制日軍,使113團作戰容易。命令下達後,孫立人又將計劃通知了英軍第1軍團長史林姆將軍,並請斯林姆派坦克炮兵支援113團作戰。

當日14時,113團前衛(第3營)在肯耶(距通向仁安羌的賓河大橋約4公里)南方與日軍遭遇,張琦營長設伏誘敵,首戰告捷。這時,史林姆將軍和韋爾斯上校來到肯耶東側小山上孫立人的指揮所,請孫師長立即命令劉團進攻仁安羌,救英軍於倒懸之中。孫立人很平靜地對斯林姆說:「本人和全師官兵想救英軍脫險的心情都很急迫。但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我們只能以奇取勝。」

孫立人請斯林姆設法鼓勵英軍務必堅守待援,萬萬不可投降。

經偵察和準備,18日拂曉,113團發動進攻,一舉肅清賓河北岸的日軍,奪回賓河大橋。但因南岸日軍炮兵、機槍火力異常猛烈,113團渡河困難,多次進攻受挫。孫立人令劉放吾停止進攻,整頓態勢,進一步加強搜索,準備次日拂曉突擊。正午,斯林姆又驅車前來,請孫立人立即揮師前進。其時,他的無線電話里也響起英1師師長斯考特的緊急呼救聲。

孫立人接過話簡對斯考待說:「貴師即已忍耐了兩天,無論如何還要再堅持這最後一日,中國軍隊一定負責在明天下午6點鐘以前,將貴師完全解救出圍。」無線電話中又傳來焦急而懷疑的語氣 :「有無把握?」孫立人斬釘截鐵地回答他說:「中國軍隊,連我在內,縱使戰到最後一個人,也一定要把貴軍解救出險!」這句話使史林姆將軍大為感動,和孫將軍鄭重的緊握著手,認為這是一種「君子協定」。

在孫立人親自指揮下,劉放吾率113團和英軍坦克10輛及若干門山炮經過周密的計劃和準備,於19日拂曉時由賓河大橋和老渡口,秘密渡河,接近日軍陣地時劉放吾一聲令下,猛然槍炮齊鳴,各突擊隊沖入敵陣,在山炮,輕重迫擊炮及輕重機關槍的掩護,113團反覆肉搏衝殺,第3營營長張琦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還拼出「弟兄們,殺呀!」的呼聲!弟兄們眼看著自己的長官壯烈地倒了下去,遂前仆後繼地拚死衝殺上去,一直衝上了油田。山凹里,油田邊,都積起了一堆堆的屍丘,這一場火網中夾雜著白刃肉搏的大戰,從佛曉持續到下午3點,日軍的第33師團完全被擊潰了,他們丟下了1200多具死屍,退出陣地,113團俘敵船3艘、汽車30多輛,救出英1師和戰車營官兵7000多人,又從日軍集中營里救出被俘的英美傳教士、記者及官兵500餘人。此役113團800多人的戰鬥兵員也傷亡了一半,

戰死3營長張琦以下204人,傷318人。這不僅是一個冒險的攻擊戰,而且也是一個可怕的空城計,參與戰鬥的113團官兵後來回想起來,還是毛骨聳然!

英1師被113團救出之後,極為感激,在飽受饑渴之苦後,他們卻不去接受113團給他們送來的食物和飲水,而是狂歡般擁抱中國官兵,個個激動得熱淚盈眶,放聲歡呼,情景至為感人。

劉放吾團長和全體將士則因張琦營長壯烈犧牲而悲痛萬分。當新38師後來轉進到印度英法爾時,又和英軍第1師碰在一起,彼此言語不通,相互以目光表達情感,有些英軍官兵見了新38師官兵,眼眶中竟都含有感激的淚水,這種表情不只是在羨慕新38師的戰功,也不只是在感激中國軍隊當日解救他們出險的好處,而是他們被中國軍隊捨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動了,對於這種親摯的友情協助,他們當會終身感激不忘的。

仁安羌大捷後,斯林姆對孫立人由衷地敬佩並充滿了無限感激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在他的名著《反敗為勝》一書中,斯林姆盛讚孫立人將軍:「機警、有幹勁,優秀的戰術家,冷靜,有進取心,維吉尼亞軍校應以有孫將軍為榮,在任何國家都是最好的指揮官」。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及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勝仗,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勳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

 

到訪人數:(47)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宅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