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生活

三國蜀國降將裡 為什麼諸葛亮認為魏延是天生反骨? 最終魏延真的有反嗎?

圖翻拍自戲劇片段?

古代戰爭年間,士兵或將領投降敵方的事情並不少見。尤其在三國時期,呂布「三姓家奴」的稱號,更是廣為人知。

此外,姜維、魏延、王平等人,也都是從其他勢力投降到蜀國陣營之中。可讓人疑惑的是,為何諸葛亮偏偏認定只有魏延才會造反?

蜀國三降將

作為第一位投降蜀國的將領,魏延早在劉備分得部分荊州的時候,就選擇了劉備陣營。

此後,劉備入川,魏延多次立下戰功,從牙門偏將一直升任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等等,成為蜀國獨當一方的大將。

只是和劉備不同,諸葛亮一直不太看好魏延。原文中就曾提到,劉備疑惑諸葛亮怎麼老是想著殺掉魏延,諸葛亮回答:

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給出了文縐縐的解釋後,又加一點迷信說法: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對於今人而言,前面的解釋更令人信服。可像劉備這樣的古人,在時代社會背景的束縛下,其實後一句更有殺傷力。

好在劉備最終沒有選擇同意,一直讓魏延跟隨蜀國軍隊四方征戰。

至於後來投降的王平和姜維兩人,前者是在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期間,因為戰局失利而降。彼時還是一個小將的王平,根本無法引起曹操的注意。

後者則是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時候,識破諸葛亮計謀而被關注。儘管此次北伐,諸葛亮大敗而歸,好在順利將姜維帶回蜀國,也算是挽回了一點損失。

可這兩個人和魏延相比,其一是沒有出色的功績,其二又都來自曹魏這個死對頭陣營。為何諸葛亮偏偏懷疑魏延,卻對王平、姜維熟視無睹呢?

偏疑魏延的原因

或許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如前文所言,魏延食其祿而殺其主、居其土而獻其地。在信奉忠義的諸葛亮眼中,這樣的行為未來難免會發生在蜀國身上。

倘若魏國來犯,身為漢中太守的魏延將漢中拱手送出,蜀國北面的屏障豈不是岌岌可危。到了那個時候,本就勢弱的蜀國,更沒有與魏國抗衡的資本。

諸葛亮即便懷疑,也是不放心將如此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交給「外人」。

甚至以他對劉備的了解,其言論或許並不在於將魏延真的殺掉,只是在劉備心裡埋下一顆種子,方便未來替換掉防守大將。

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懷疑,主要還是為了蜀國。因此,無論劉備做出怎樣的選擇,諸葛亮的目的都已經達到。

其二,則是王平、姜維這兩個人,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劉備,反觀魏延,彼時並不存在多大的生存壓力。

如果說前面兩個人的選擇還能讓人理解的話,那麼魏延就有些令人看不懂了。

還沒開始「行刑」,「犯人」就把情報全部泄露了,怎麼想都讓人懷疑。面對如此情況,諸葛亮自然會留一個心眼。

只不過就具體表現來看,的確有些小題大做。畢竟魏延個人的選擇,以及魏延後續在蜀國陣營中的表現,也足以讓大家信任。

人們不願意相信,有功於蜀國的魏延,最終竟然是身敗名裂的下場。

事實上,這也是後來諸葛亮懷疑並留下錦囊,除掉魏延的第三個原因:魏延勢大,蜀國已經無人能夠壓制他。

魏延以降將身份在蜀國內部的表現,實在太好。除去當年在入川、奪漢中時身先士卒的戰鬥外,北伐魏國時也是蜀軍中的主要戰鬥力。

年邁的將領接連戰死、老死,年輕的將領又一直沒能成長起來。

儘管姜維未來或許有機會成為魏延的掣肘,可現在的他,還是太過年輕。尤其是和魏延相比,姜維的軍功根本不值一提。

為了防止魏延一家獨大,諸葛亮才會專門安排馬岱作為後手。

要知道歷史上的諸葛亮,還有政治家這層身份。只不過後人通過《三國演義》的描述,側重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關注,大都已經忽略。

而政治家在確保戰爭勝利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確定國家的穩定。當魏延這樣不穩定的因素存在,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抹除。

諸葛亮知道,自己在世時,可以輕鬆壓制魏延。可等到自己去世以後,誰也不能將蜀國朝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

至於其行為是對是錯,一心為蜀國的諸葛亮,其實並不在意。

到訪人數:(65)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宅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