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天冷腳麻、腳冷怎麼辦?會是什麼原因造成?該怎麼解決?物理大師教你用8招改善問題

簡文仁說明改善腳麻、腳冷的方法。翻拍自網路

「火災怎麼還不走?」、「雙腳都麻掉了,是要怎麼走?」其實這2句經典廣告台詞不只發生在老人身上,專家指出,天冷時出現腳冷、腳麻、抽筋等3種狀況,可能與血液循環差、周邊血管疾病、神經壓迫、勞累,甚至沒穿睡褲被冷到等有關,建議平常應避免久坐或久站,多運動並注意保暖,若有類似症狀反覆出現,應就醫檢查。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冬天寒流來襲冷颼颼,甚至夏天吹冷氣吹太冷,都可能使腳抽筋,此外,久站或久走、突然用力過猛、腎臟出問題,或汗流太多造成電解質失衡、周邊血管病變導致血液循環差、腰椎神經壓迫等,都可能引起抽筋,但也有部分病例查無病因。

簡文仁說,腳冷可能是血液循環差或自律神經出問題,也可能是血管栓塞、粥狀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天冷時保暖沒落實導致受涼,或不常運動,也常會感覺雙腳冷冰冰。腳麻則可能是血管或腰椎坐骨神經問題,長期維持同一姿勢、壓迫神經血管所致。

新光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吳典育說,血管引起的下肢問題,可能發生在動脈或靜脈,動脈問題多半發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恐出現間歇性跛行,「原本能走半小時,變成只能走5分鐘」,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或55歲以上女性,且患有3高疾病、吸菸等族群。

至於靜脈問題,吳典育表示,常出現在長期臥床、久站或久坐、外傷或開刀導致靜脈損傷、癌症患者等,一旦有靜脈曲張,會導致腳脹腳麻,而腸骨靜脈壓迫症也會有酸、麻、腫、痛、熱等症狀。

吳典育提醒,低溫時血管收縮會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周邊動脈疾病也會增加,須格外注意保暖,3高疾病患者要規律服藥控制,並建議不論坐、臥,最好每小時起身活動5到10分鐘,有血栓病史合併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更要注意水分補充。

想要改善天冷的下肢問題,簡文仁表示,除相關疾病要積極治療、控制外,日常生活要避免久站、久走過勞,返家則可泡熱水澡並按摩舒緩,睡覺時最好穿長褲以防受寒,且床鋪要盡量寬敞,避免空間太小、躺著太彆扭,都可改善。

簡文仁也建議,最好隨時隨地運動,如弓箭步、轉腳踝,都可改善腰椎狀況,而上班、上課坐著,其實也可不時動動腳底板,或提起腳尖與腳跟、騰空踩腳踏車等,都能運動到大腿肌肉與膝蓋、髖關節。

若上床前已感到腳麻、腳冷,簡文仁建議,不妨在床上抬起腿、動腳踝,或雙足放床上、膝蓋彎曲,然後把臀部提起、放下運動,或把雙腿抬起、膝蓋彎曲,接著身體往左右兩側擺動,通常只要動個3到5分鐘,即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減輕腳部不適。

來源

到訪人數:(235)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留言檢舉,並告知是哪一篇,本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留言版
宅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