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化妝?用什麼東西來化妝?
唐代白居易有兩句詩,都提到「粉黛」:「宴餘添粉黛,坐久換衣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前一句「宴餘添粉黛」,是說宴席後要補補妝了,後一句是說楊貴妃回眸一笑讓後宮佳麗都失色了,都用著古人最常用的化妝品,表現了多元的美麗意涵。
粉黛
粉黛是兩種常見的化妝品,「粉」指傅臉的白粉,「黛」是畫眉的黛墨。粉黛可以讓人看起來更青春,改變容貌效果極為顯著。因此,「粉黛」也成了美女的代稱,也成了歷代最基礎的基礎化妝品了。
中華文化的化妝粉
化妝美容的文化,起源於很久遠的年代。《楚辭·大招》說「粉白黛黑」。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不管是畫眉也好,傅粉也好,都是人們精雕細琢妝點容貌的焦點了。俗話說「一白遮三醜」,也和古人說的「粉白黛黑」對應,一脈相繫。
先來看化妝粉,這主要是美白用的,後來走向改變膚色。
東漢《說文·米部》解釋「粉」:「傅面者也,從米分聲。」就說粉是搽在臉上的化妝品,是把米細細研磨後分成散狀而成。「粉」可能起源於商朝紂王時,後來在粉中添加鉛的成分的叫「胡粉」(《廣韻》)。東漢時已經流行在胡粉中添加油脂,用來塗臉。(《釋名》)這有什麼好處?就是不容易掉妝,這就像是現代用的粉底了。加油脂的粉也稱「脂澤」,因為胡粉含鉛,因而粉黛又稱為「鉛黛」。
華夏古人發現,在化妝粉中添加鉛(鉛華)這種顏料,可以使臉色白皙透亮、不易脫粧(當然,重用也有副作用──重金屬中毒之虞),代代深愛之。曹植《洛神賦》中提到了「鉛華」,南北朝蕭綱的詩句「石墨聊書賦,鉛華試作妝」,更把文雅和美趣連對,讓人感受到深幽之美。
古人的化妝粉有了增白提亮效果之後,漸漸又往潤澤臉色的方向推展,將白色的米粉「染之爲紅粉」(《韻會》),就是在化妝白粉中加上了潤澤膚色的顏料。這種粉中加色的粉有個專名叫做「粉澤」(《正韻》),與戰國時代粉中加脂的「脂澤」形成對映。「紅粉佳人」自此產生了,「紅粉春妝寶鏡催」,就是這般的寫照(孟浩然詩《春情》)。
此外,還有一種「撲粉」,一般多用在身體上,很像是現在的「爽身香粉」。唐韓偓《晝寢》詩句「撲粉更添香體滑」;陸游詞「紅綿撲粉玉肌涼」,透露了撲粉的爽身、香滑的功用。
中華文化的畫眉黛墨
「黛」這個字在古早就是指畫眉的黑墨,也有「畫眉」的意思,本字是「黱」,「黛」、「黱」在《說文》中都是「畫眉」之意;《釋名》解釋「黛」,含有「代」的意思,就是說化妝時先把眉毛剃去,用黛墨掃畫出理想的眉形。哎!原來古人早掌握了眉毛的精采處,看到了眉毛表現個性美、反應心境的效用,從而對畫眉已經非常著重了。
黛墨之外還有一種「黛螺」,是青綠色螺形的黛墨,可以用來作畫也可以畫眉,所以也常見「黛綠」的說法,「粉白黛黑」也稱「粉白黛綠」。沒有「黛」可用,古人也有變通方法,就燒煙畫眉,古人有個專字,稱「䰓」(音:眠《玉篇》),顯示了人們對畫眉的重視。像是柳條這種隨手可得的東西,粗細大小也很適合眉形, 傳說常被用來燒煙畫眉。
「黛」的材料變化相對於「粉」來說是比較少,而在畫眉形狀、深淺上就很講究,而且形成時尚的標誌。唐代朱慶餘作《閨意》詩一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壻,畫眉深淺入時無。」
他將這詩獻給張籍郎中,張籍和了一詩,朱公才學因而名流於海內。(《雲溪友議》)可見,強調「 畫眉」不僅引領美容時尚,也能為文名開路呀!
「畫眉深淺入時無」引領時尚僅是有唐一代的表現嗎?來看一下歷代的表現,其實,唐人是居於承先啟後的地位。
魏晉時代大文學家左思說他的嬌女「黛眉掃跡」(《嬌女詩》),是少女的淡妝。晚唐溫庭筠有「粉心黃蘂花靨,黛眉山兩點」的山形黛眉出現了。在宋詞中有更多以眉表現的情境,如歐陽修的「紅妝淺黛眉」、柳永的「天際遙山小,黛眉淺」,晏幾道的「欲歌先倚黛眉長」,宋徽宗《宮詞》形容宮女「淺拂臙脂輕傅粉,彎彎纖細黛眉長」,呈現粉妝玉琢的美顏。到了清朝黛眉仍然是焦點,黃之雋有「黛眉輕蹙逺山微」的詞句,眉情萬種一脈相乘。(古人畫眉形有各種專詞,這裡按下不表。)
千古以來人們對粉黛的愛尚一直不歇,畢竟青春易老,「鉛黛凝春態」成了許多人們凍住時光的共同心願!@*
到訪人數:(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