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翻拍自網路
疝氣是指人體組織或者器官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通過身體的縫隙、缺損等到了其他位置,通常在男性和兒童中的發病率比較高。那麼,疝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疝氣多是由於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鑽,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腹股溝疝
此類疝可能出現、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高峰發生在初期的童年時期,80%——90%發生在男孩,其次為老年人。
腹壁疝
這類疝主要發生在肚臍周邊部位,婦女疝患者占多數。多數發生在20—50歲之間。
臍疝
發生在肚臍,肚臍內部呈圓環凸起。臍疝10%—-20%發生在嬰兒、兒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較常見。
男士發生在陰囊部位,產生陰囊墜脹,嚴重時明顯腫大,行走極為不便。女性發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顯腫大,伴有墜脹疼痛感。
切口疝
此類疝氣發生早先原外科手術切口創傷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發生在疝氣手術後幾個月或幾年後。
疝氣的危害?你知道嗎?
疝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攝護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回納困難,導致疝嵌頓,出現腸梗阻、腸壞死等危險情況。
治療可以分為非手術及手術兩種,非手術治療就是所謂的保守療法,可以建議患者使用疝氣帶,主要的功用就是利用物理原理,用外力頂住疝氣膨出的地方,避免腸子或網膜卡在疝氣囊。通常會建議手術麻醉高風險、無法解決疝氣成因(如嚴重便秘、長期慢性咳嗽、嚴重腹水等)、或不願意接受手術的患者使用此法。但是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若使用不正確,還是有發生嵌頓性腹股溝疝氣的機會。
手術治療的目的就是解決腹股溝疝氣造成的生活不適及避免腸子卡在疝氣囊造成壞死。手術以處理疝氣囊為主,如疝氣囊有腸子或網膜卡在裡面,要將之剝離並放回腹腔,並將疝氣囊結紮。腹股溝後壁組織如果不夠強韌,必須進行修補,修補的方式有很多種,大致可分為傳統的疝氣修補及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兩大類,以下分別說明:
傳統的方法是直接在腹股溝上方劃開2-3指幅的傷口,打開腹股溝前壁,找到疝氣囊後,進行疝氣囊剝離及復位。後壁的修補有很多種方法,以自體組織縫合修補的方法現在比較不常用,根據研究顯示,此法復發率比較高,患者會覺得修補後的腹股溝緊緊的。現今專家建議採用「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就是以人工網膜與後壁的結構縫合,使人工網膜與自體組織產生纖維化,進而形成強而有力的後壁,達到修補的最佳效果,降低復發的機率,也比較舒適。此法的缺點就是有外來物植入體內,有極少數人會有排斥的現象,且感染的機率稍高。
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也是「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的一種,最大的不同是手術的傷口化整為零,分佈在肚臍周圍及下腹部中線,且其修補的位置是在整個腹股溝和腹膜交界的區域,和上述傳統的方法不同。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可分為經腹腔(TAPP)及腹膜外(TEP)兩種方法,目前國內以後者居多。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必須全身麻醉,通常會建議雙側疝氣、復發型疝氣患者選擇此法,最新的英國國家健康指引(NICE)也將此法列入首次發現腹股溝疝氣者的治療建議中。
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及手術方法,必須由患者跟醫師根據狀況決定。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避免加重腹股溝疝氣症狀或造成復發的因素,手術之後,患者要避免便秘、咳嗽、及提重物至少一個月,讓修補處可以產生纖維化,減少復發的機率。病友如需進一步諮詢,請至本院一般外科或泌尿科門診詢問專科醫師。
到訪人數:(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