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男子狂腹瀉 醫用大腸鏡一照大驚:癌症末期
一名20多歲年輕人因反覆腹瀉、下腹痛等症狀,轉至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竟是罹患大腸癌第四期,無法開刀只能化療。(示意圖/Shutterstock)
年輕人確診癌症的機率低,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因反覆腹瀉、下腹痛、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等症狀,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竟被診斷為大腸癌第四期,她建議,平時可以多注意身體狀況,除了健康飲食、多運動外,也應定期篩檢。
唐子涵決定幫他進行掃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的肝臟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由於肝臟的病灶建議要進一步做電腦斷層等才有辦法分辨原因,所以請他轉至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唐子涵追蹤後續才得知,主治醫師為他進行大腸鏡檢查後發現,他的大腸內有一顆很大的腫瘤,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她感嘆,一般來說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高,「看到這年輕人最後的診斷我也很替他難過」。
唐子涵說,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有症狀時可能都已經是二、三期了,但如果發現近期有以下症狀,建議盡早到大醫院檢查:
1.反覆腹瀉、便秘、便量變少或大便變細、變水狀。
2.排便出現血絲或黏液。
3.不規則腹痛或絞痛。
4.有便意但去上廁所又大不出來,或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5.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6.不明原因貧血、容易疲倦,或腹部出現不明腫塊等症狀。
唐子涵也列出7種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歲年長者、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燒烤、油炸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不愛吃蔬菜水果者、三高患者、缺乏運動或肥胖者、長期吸菸、喝酒者,以及長期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應定期做檢查。
若要預防大腸癌,唐子涵建議平時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菸酒,以及定期篩檢,國健署也補助50歲以上的長者,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會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早點診斷、早點治療。
到訪人數:(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