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圖/Bunkichi Chang@flickr)
雲林縣北港鎮是漢人來台最早開墾的地方之一,北港朝天宮(國定古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之一。台北市南港區則為中央研究院所在地。這兩個都有「港」字的著名地名,剛好位在一南一北,難怪會有人問:為什麼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
在討論之前先要說明,台語的港除了指船停靠的港口,也指河流,例如基隆有四條流入海港的河流,稱之田寮港、牛稠港、蚵殼港、石硬港。有一句台灣俚諺:「歹船拄著好港路」,直譯是不好的船遇到好的航路,比喻本身條件雖差但外在環境大好,就是運氣好的意思。
再來談港口,東港、西港、南港、北港的稱呼,到底如何命名?第一、從海上看,在溪流的出海口,右邊的叫東港,左邊的叫西港。第二、從陸地上看,以方位為港口命名,例如南港相對北港。第三、新港相對於舊港。至於北港溪、南港溪等名稱,則是以港口的名稱來為溪流命名。
台北的南港、雲林的北港因為最具知名度,才讓人產生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的錯覺。事實上,台灣很多地方都有南港、北港。
以雲林的北港來說,最早稱之笨港(荷蘭地圖標示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語),後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彰化縣的伸港鄉,其實舊名叫新港,但因與嘉義的新港同名,在一九五九年改為台語同音的伸港(伸的文讀音sin,與新的音相同)。
屏東縣的里港鄉,舊名阿里港,早年是下淡水溪(今稱高屏溪)的一個港口,在日本時代一九二○年把阿里港簡化稱為里港。阿里港的地名由來,傳說早年有一個名叫「阿里」的人在此販賣冷食,但「阿里」也有可能源自原住民語。
此外,台語有「正港」(tsiànn-káng)一詞,指正宗、道地的,這裡的「港」也與港口有關。原來,清代在海峽兩岸由官方設立對渡的港口,稱之「正口」,又稱「正港」,規定兩岸各種往來都必須透過正口,以利稽查及徵稅。因此,從正港進口的是課過稅、有保證的「正港貨」,相對於走私的「水貨」。
清代,台灣最早只設一個正口鹿耳門(今台南市安南區),與福建泉州廈門對渡;到了一七八四年(乾隆四十九年)才在鹿港設第二個正口,與福建泉州蚶江對渡。後來再設的正口,包括台北的八里坌、宜蘭的烏石港等。
台灣另有「頂港」(tíng-káng)、「下港」(ē-káng)的說法,分別指台灣的北部和南部。有一句台灣俚諺「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就是名聞全台灣的意思。
到訪人數:(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