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少年用手機越久 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圖片來源:pixabay
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刊文稱,近幾個月有多位矽谷企業領袖直言不諱,表示手機和社群媒體最初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讓使用者上癮,而受影響最深的是青少年。現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將這些警告數據化,顯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青少年的幸福感突然大幅下降,每天在手機或計算機螢幕前的時間越多,他們對人生的滿意度就越低。
這份1月22日發表在《情感》(Emotion)期刊上的報告,名為《美國青少年2012年後每下愈況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與智慧型手機崛起及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的關聯》,根據對密西根大學8年級、10年級和12年級的青少年的研究做成。研究發現,青少年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升高的自信、人生滿意度和幸福感,在2012年之後開始顯著下跌,那年美國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率恰巧突破50%。
研究還發現,青少年每周花在螢幕前的時數越長,包括網絡、社群媒體、簡訊、電玩遊戲和視訊,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就越差,這些發現與過去多項研究結果一致。數據顯示,電子產品過去六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無所不在,擁有智慧型手機的青少年比率2012年為37%,2015年上升到到73%,2016年更高達89%。
研究同時分析幸福感與電子產品活動及與非電子產品活動之間的關聯性,非電子產品活動包括人與人的互動、平面媒體和學校課業等。結果顯示,非電子產品活動與幸福感的關聯性成正比,電子產品活動與幸福感的關聯性則成反比。
到訪人數:(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