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為何在養生界有「死亡食物」之稱?醫生告訴你
前衛生署副署長,書田診所減重名醫宋晏仁醫師在《終生瘦用211全平衡瘦身法》一書中提到,一般麵包大多有添加人工改良劑,少吃為妙。而這樣全新的營養概念,使麵包逐漸在養生界,有「死亡食物」之稱。
腦內革命第一步 認識食品跟食物不一樣
曾經接受三立新聞網【奕起聊健康】訪問的宋晏仁醫師提醒,要重新建立選擇食物的正確觀念,尤其減重,要把大腦重新打掉重練,他說,減重的意義是在重新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活型態,成功的關鍵在於你是否做好「腦內革命」,從食物、生活形態的認知做一個根本的重建。
減重名醫宋晏仁醫師在著作《終生瘦用 211全平衡瘦身法【暢銷增訂版】》中分享:我曾經有一位減重患者,在減重期間很勉強地配合我的飲食建議,但只要一個不注意,他就會回到原本的飲食偏好。例如我建議他吃五穀米,他會試圖把它換成燕麥、豆漿或廣東粥。我建議每一餐都要有蛋白質,卻發現他拿香腸、培根當作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這種認知上的「固執」,即使是按照「211平衡餐盤」配置比例,仍會失敗,因為他沒有真正認識「食物」跟「食品」到底有什麼差別!
要知道食品跟食物不一樣 食物一定要吃原形跟完整
宋晏仁醫師進一步提醒,「要吃食物,不要吃食品」,食品是加工過的食物,事實上,在法律和營養學上的定義也各有不同,在此使用一個觀念,那就是應該要吃「完整食物或是全食物」。
腦內革命第二步 不再把米飯麵包當主食
宋晏仁醫師提到腦內革命的第二步,必須調整你對「主食」的觀念,不再把傳統認定的澱粉類食物當作主食。過去我們將米飯、麵包、根莖類都歸類為主食,現在則應轉變成為副食品。
澱粉.全穀類飲食 曾在飲食金字塔底端吃最多
宋晏仁醫師提到,雖然1972 年瑞典提出第一版的飲食金字塔中,澱粉、全穀類是放在塔底,建議攝取的份量應佔最多(臺灣衛生單位也曾提出同樣的概念),但到 1980 年代,全球肥胖症開始大流行之後,營養學家開始檢討這樣的飲食建議,因此到了 2011 年,美國農業部提出了一個「我的餐盤(My plate)」飲食建議,把澱粉的量向下調整,但是對於澱粉的內容卻沒有明確建議,甚至連一些再製食品也認為是可以攝取的澱粉。
要健康嗎?澱粉、全穀類飲食份量要往下修
不過,同年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根據他們多年對肥胖症的研究及營養學文獻資料,提出了「健康飲食餐盤」的概念。「健康飲食餐盤」與我所說的「211平衡餐盤」最大不同,在於澱粉的量被嚴格控制在每餐僅佔四分之一,但從我個人帶減重班以及輔導病人的經驗發現,運用「健康飲食餐盤」概念要達到減重的效果,其中澱粉的量還要再向下修一點,理想的量大約應占每餐的六分之一左右,空出的部分則用蛋白質(肉類)來填滿。
麵包是死亡食物?你以為的健康不是健康
為什麼澱粉要少、蛋白質要多?這不光只有體重控制的問題而已,這裡面牽涉到身體的神奇功能:【當我們在吃澱粉類食物時,心情是比較好的,澱粉能讓人有愉悅感,因此我從來不主張要把澱粉完全戒絕】,在我的「211平衡餐盤」裡,一定會保持有澱粉的成分。
我們應該吃可以看見一粒一粒的五穀米或糙米,也盡量不要去吃米果或粿之類的製品。寧可吃魚,也不要吃魚丸。我知道最難說服大家放棄的,可能就是麵包或是麵食類,很多人會認為,「麵食是我們的傳統主食,應該很健康」,也或許會有人跟我爭辯說,「如果我吃的是雜糧麵包、全麥麵包,這些應該很健康吧?」
宋晏仁醫師分享他自己的經驗…,過去我跟大家一樣,以為這些麵包應該比白麵包要好很多,直到我開始自己學做麵包,開始去搜尋各種配方之後才知道全麥麵包若要做得可口,至少一半需使用高筋麵粉,而且如果不添加改良劑或者小麥麵筋,做出來的全麥麵包又硬又難吃。
我不敢指稱商家的麵包一定有添加改良劑,或以其他的方式來讓它鬆軟,但從我蒐集到的配方來看,全麥麵包並不是真的全麥,許多研究資料也指出,麵食造成血糖升高的程度是很驚人的,因此,有些糖尿病治療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應盡量不吃麵粉類的食物。
所以,宋晏仁醫師強調,想要減重,腦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家裡所有的麵包都丟掉!在減重期間要謝絕麵粉製品,達標之後也應盡量不吃!
本文摘自原水出版《終生瘦用 211全平衡瘦身法【暢銷增訂版】》
到訪人數:(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