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血液,給人一種血淋淋的、液態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它其實是各種細胞的組合體,這些細胞互相分工合作,主要負責輸送氧氣的工作,而這項工作的主要功臣,就是血液中的血紅素。當血液中的血紅素含量低於正常值,便會降低血液的氧氣輸送量,進而導致各個組織或器官出現缺氧的症狀,也就是所謂的「貧血」。
那麼,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否缺乏血紅素呢?
最常見的檢測方式就是透過抽血,檢查體內的紅血球的數量、面積,以及血紅素的濃度,之後再從鐵質、儲存鐵、總鐵結合能力、不飽和總鐵結合能力等數值來判別貧血的指數、類型及成因。
這邊簡單針對總鐵結合能力及不飽和總鐵結合能力這兩個專有名詞做個介紹:
所謂的總鐵結合能力(TIBC),就是藉由抽血,檢測血液中能夠和鐵質結合的蛋白質總數有多少,以判斷是否為缺鐵性貧血;相反地,不飽和總鐵結合能力(UIBC)就是指血液中還沒和鐵質結合的蛋白質總數,將兩者的數值計算後,以得出體內鐵質的飽和程度。
而根據紅血球的大小及紅血球的濃度,大致可以分成小球性貧血、巨球性貧血、及正常血球性貧血這3種種類:
後面會依照各種類型的貧血為各位做更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相信應該有不少人跟小編一樣,害怕針頭,能不打針就不打針,因此這邊要跟各位分享一個簡易的自我檢測法,如果符合下列敘述,就表示你可能有貧血的症狀哦!
很多人以為貧血就是會頭暈,甚至暈倒,但其實並不一定,建議各位不要輕忽任何來自身體的警訊,以免延誤治療。
接下來要依據各種貧血的種類及成因,跟各位做詳細的介紹。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約9成的貧血患者皆屬於缺鐵性貧血,而且根據研究顯示,在女性中有大約20%的人都有缺鐵性貧血的症狀,究竟缺鐵性貧血是什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缺鐵性貧血顧名思義,是由於缺乏鐵質所導致的貧血,但是為什麼缺鐵會導致貧血呢?
這是因為鐵質是合成血紅素時不可或缺的成分,當體內的含鐵量降低,便會影響血紅素的生成速度,進而影響氧氣輸送量,最終導致所謂的缺鐵性貧血。尤其是女性,每個月生理期大量地流失鐵質,如果沒有適量地補充,就很容易出現缺鐵的症狀。
那麼地中海貧血,顧名思義,難道是於地中海引起的貧血嗎?!當然不是囉~
地中海貧血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疾病,由於基因異變影響紅血球的製造效率,甚至無法製造出正常的紅血球,全台約有6%~8%的人患有地中海貧血。依照基因缺陷數量的不同,貧血的症狀與程度也不同,依據合成缺陷的類型,可以再細分成甲型地中海貧血與乙型地中海貧血兩種。
惡性貧血又稱「巨芽細胞貧血」,不要單從病名判斷,誤以為它是指程度較嚴重、或是難以治療的貧血,實際上惡性貧血是由於缺乏維他命B12或葉酸,影響紅血球的合成效率,因而導致的貧血。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不太容易出現缺乏葉酸的情況,但如果你非常挑食,或是喜歡抽菸喝酒的人,就要特別注意囉!
至於維他命B12缺乏的因素與胃息息相關,如果本身患有胃部相關疾病,就有可能會影響維他命B12的吸收效率,進而出現缺乏的症狀。
失血性貧血是由於失血所引發的貧血,可以分成急性及慢性兩種類型:
急性出血是指因創傷、潰瘍等原因造成血液大量流失,進而導致血壓降低、心跳急促、四肢冰冷等症狀。
例如:消化道出血、胃潰瘍、經期不順(經血量過多)、痔瘡出血、慢性發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功能缺陷等,造成長期出血或是反覆出血,便會引發失血性貧血。
每個紅血球的壽命約為120天,隨著時間的經過,紅血球會不斷的破壞再新生,但是如果因為各種因素導致紅血球提早被破壞,造成供需不平衡時,就會出現溶血性貧血。尤其在馬拉松選手、或是一些長跑選手身上特別容易發生,和一些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病變、激烈運動、或是蠶豆症皆有關聯,典型的症狀為皮膚及眼球泛黃、及腳部潰瘍等。
再生不良性貧血主要是由於骨髓衰竭、或是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功能缺陷,影響血液的製造因而引發的貧血,通常伴隨著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不足的問題。依照缺陷程度的不同,貧血的症狀及程度也會不同。
腎臟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能夠刺激骨髓,促進紅血球的製造與合成,因此如果出現腎臟衰竭、腎功能異常等現象,就很容易出現腎性貧血的症狀。由於沒有特異性,因此經常被誤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被忽略。
紅血球數量正常,但是由於血容量增加導致紅血球的濃度降低,因而引發的貧血就稱作假性貧血。好發於孕婦及低蛋白血症患者身上。
原來貧血的種類有這麼多種!雖然成因各有不同,不過症狀卻是大同小異,最常見的就是頭痛、頭暈等頭部不適,主要是由於頭部缺氧所引起,除此之外,從指甲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除了頭部之外,貧血也會對各個組織器官帶來影響,當貧血導致肝血不足時,便會造成各種指甲病變。健康的指甲應該略帶點粉色,呈現弧形,且表面光滑,輕壓時會發白,放開後又會恢復粉色。但如果是患有貧血的人,指甲會變得蒼白,且中間凹陷,邊緣微微翹起,呈現像是勺子一樣的形狀,除此之外,也會失去原有的光澤,不僅看起來黯淡無光,硬度也會降低,變得容易斷裂,白色的月牙部分也跟著慢慢消失。
看完這篇文章,有讓你對貧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嗎?
貧血的種類很多,其相關成因與症狀也都各有不同,若有出現類似症狀,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師
到訪人數:(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