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全球評為一生一次必遊的絕景-高美濕地
記者| 吳熒真 圖|網路拍攝 地區:台灣台中
全球五大絕美「天空之鏡」被國外網站評為一生必遊景點的高美濕地,台灣十大必遊景點,這裡的美,讓無數人用相機記錄下珍貴的美景與回憶,不論你是否來過高美濕地,一定對這地名不陌生。位在台中市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著名的中部觀光景點,約三百公傾的濕地面積,且擁有豐富多樣的濕地生態,再加上一排林立壯觀的風車,也是假日看夕陽或遊憩戲水的好去處!跟著夕陽的腳步,我們到高美濕地探訪囉!
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廣達1500公頃的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是國內少數幾處雁鴨集體繁殖區之一。曾在高美濕地棲息的鳥類就多達120餘種,為重要生態保育區。目前已逐漸取代大肚溪口,成為喜好賞鳥人士的新興賞線。高美濕地雖然面積不大,由於泥質及沙質灘地兼具,加上與河口沼澤地帶連在一起,孕育了豐富多元的濕地生態,以及目前所知全臺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區,形成乾濕相間,伴有植物生長的複雜地形,因為地形多變,生態種類亦相當複雜,主要為鳥類、魚類、蟹類及其他無脊椎類等生物。
日據時期的高美,日人在此設立學校也開闢高美海水浴場,民國56年高美燈塔的建立,增添一處地標景觀,使高美海水浴場的遊客熱潮,達到巔峰,這是高美濕地的前身。民國65年10月台中港正式完工啟用,海水浴場泥沙日漸淤積,遊客稀少,終告關閉。沉寂了二十多年的高美海水浴場,以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種類繁多的候鳥在此棲息,再度吸引人們的重視與關懷。
高美燈塔在民國56年就已經有了,只是在民國71年停用,主燈拆至台中港區的遠東倉儲頂樓裝設園區,建築色彩呈現的是地中海的浪漫白色調屋頂都是平的,燈塔區內珍貴的綬草,草皮修剪的很平整,雖然這園區的位置在海濱旁但周遭的環境卻是一塵不染的,原本廢棄的高美燈塔,經重新翻修,成為全臺第10座開放參觀的燈塔,也是高美濕地附近新興的觀光景點。高美燈塔是國內唯一紅白橫紋相間顏色的燈塔,塔高34.4公尺,燈高38.7公尺,塔身為八角形的鋼筋混泥土建築物,燈塔可遠眺臺中港風力發電機組、高美海濱,欣賞著這片自然濕地之美完全看不出來它有將近50年的歷史。
2014年的6月7日,也是很新的設施是為了實現「把遊客留在棧道上,濕地留給潮間帶生物」的生態保育理念,高美濕地整體的規劃比起多年前更有深度,依據高美濕地海水潮汐時間推算木棧道封閉及開放時間,漲潮:海水漲到最滿的時間;退潮:海水退到最乾的時間。漲潮前2 小時,木棧道會封閉;退潮後2 小時,木棧道才會重新開放。木棧道的終點可以下去踏水或觀察螃蟹,在這裡無論是正面拍、背面拍還是側面拍都能記錄這美麗的一幕。
濕地是指陸地與水域間全年或間歇地被水淹沒的土地,低潮時水深六公尺以內之海域,包括了「沿海濕地」及「內陸濕地」。
「沿海濕地」包括海岸沼澤、泥質灘地及紅樹林沼澤等,是隨著海洋潮汐運動而存在的濕地生態體系。「內陸濕地」則是因為雨水、地下水、伏流水、河段或溪流、湖泊及池塘所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淡水沼澤、池塘,灌木沼澤、低地闊葉林等。
高美濕地乾濕混合的河口生態讓這裡聚集了許多鳥類、魚類、蟹類和其他無脊椎類等生物,高美濕地「潮溪區」提供迴遊魚類生育孵化、「緩流區」讓魚苗平安長大、「泥灘地」是彈塗魚和大眼蟹的共處之地、「沙地」讓和尚蟹在這裡暢行無阻、「河口地」則有許多清白招潮蟹和網紋招潮蟹在這裡悠閒度日;高美濕地除了是豐富的寶地以外,也是調節水量的所在,能將洪水先吸收後再緩慢釋出,不僅保護沿岸居民的安全,更降低了地下水和土壤鹽化、洪災和土壤流失等災害,可說是珍貴的大自然資源。
馬鞍藤:匍匐性多年生草本,莖極長,根入土極深,是典型的砂原植物。葉先端凹裂,形如馬鞍,故名馬鞍藤,是砂岸最前線的植物群落,為防風定砂植物。馬鞍藤開花就形成沙灘花海,非常美麗,素有「海濱花后」之稱,但花朵壽命極短,清晨綻放,過午即已凋零。
高美海堤內水池旁,有大安水蓑衣、雲林莞草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等級,現今是以圍籬保護。高美濕地是臺灣中部地區唯一僅存雲林莞草之處,在潮溪注入之處與接近海堤的泥灘地大量繁殖生長,吸收了來自周遭排水溝挾帶營養鹽的污水,不僅淨化水質,提供底棲生物所需的有機物質,如:活躍於有淡水注入泥灘地的彈塗魚,以及大量和尚蟹在深具鹽份的潮間帶上行軍,也吸引魚群前來,造就冬候鳥與夏候鳥的棲息環境,但也是當地漁民倚重的生計,因此保護區的管制僅開放漁民進出。每年約有100~200隻黑嘴鷗在高美濕地過冬,和北港溪口共列為臺灣黑嘴鷗最多的棲息地。
《臺灣重要野鳥棲地手冊》記錄,高美溼地有唐白鷺、澤鵟、魚鷹、彩鷸、燕鴴、小燕鷗、蒼燕鷗等7種為稀有鳥種,以及黑面琵鷺是屬瀕危鳥種,燕鴴、紅尾伯勞、喜鵲等鳥種則應予保育。其它尚有東方環頸鴴、赤頸鴨、黃足鷸、黑尾鷸、翻石鷸、黃頭燕等鳥種。
清白招潮蟹又稱白扇招潮蟹,整體為白色,步足及小螯內側有時會呈紅棕色,居住洞口通常築塔,揮舞時大螯動作極大。是族群數量最多的蟹種,台灣西部之泥沙質潮間帶地區都有廣泛分佈。
小白鷺全身白色,嘴、腳黑色,趾黃綠色,偶而於飛行時發出似「嘎嘎」之沙啞喉音。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溪流、水田、魚塭、沼澤、河口、沙洲地帶,部分於冬季會南遷,覓食時常以腳探入水中擾動後捕食驚嚇中之魚,於繁殖期與黃頭鷺、夜鷺集體築巢於竹林、相思樹及木麻黃等樹上。
跳彈塗魚體表深褐色並有深淺不一的雲狀斑,地表活動範圍甚廣,族群數量極多,因為特殊的皮膚可輔助其在空氣中呼吸,另一方面因為其胸鰭及吸盤狀的腹鰭支撐起身體,並配合尾鰭彈跳離地,彈跳並不侷限前進的方向,活動力極強。主要棲息在潮溪旁的泥灘地或雲林莞草、紅樹林。
到訪人數:(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