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發脾氣、生氣,該怎樣教育?
圖翻拍自網路
現在的孩子容易生氣,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畢竟他們從小就接受了包括父母和雙方老人在內,總共6個成年人的寵溺嬌慣,自然很容易在家庭和生活中,認為自己是「超越其他人的存在」。
只可惜,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
他們或許曾自以為天資聰穎,或許曾被父母認為,將來是整個家族的榮耀。
但是在經歷過中考和高考的殘酷考驗後,一些資質普通和努力不足的孩子,會在「考試分流」中被篩選出來。
不得不走上職業教育的道路。
也就是說,既然大多數孩子都不夠優秀,都將平凡而庸碌地「混跡」於職場和生活。
那麼只是因為在年幼時受到了父母和家人的寵溺嬌慣,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孩子們,又有什麼理由和必要,動不動就因為自己的喜好和厭惡,朝含辛茹苦生養了自己的父母發脾氣呢?
顯然,欠缺情緒調節能力的孩子,其情緒衝動和頂撞叛逆,會影響到自身的判斷力與控制力。
而且在他們被憤怒沖昏頭腦的情況下,往往會認為父母是「過錯方」,而對自己冒失出格的言行舉止,難以察覺也不思悔改。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孩子的「叛逆行為」,就會發現正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調節和換位思考的能力非常糟糕。
仿佛所有的不順心的小事,都可以成為他們做出過激言行和叛逆行為的理由。
他們是那樣的「明知故犯」,卻又「一意孤行」。
儘管經常遭受父母和老師的責罵懲戒,但是在家庭里,父母的言行舉止稍有些不耐煩,有些孩子甚至會頓時跳起來,表現出比成年人還要叛逆偏激的情緒態度,實在是令人費解。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當他們出現情緒問題,自我調節能力又弱,在一時間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只能是將「一肚子怨氣」灑在父母和家人身上。
但問題是,很多太過「雞娃」和好強的父母,本身因為過度寵溺嬌慣而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思維,但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即將面臨極其重要的中考和高考時,又要求孩子拋開雜念、心無旁騖地「做到最好」。
這就很難。
因為一個小時候被寵溺,長大了被漠視的孩子,如果連自身的情緒問題都沒有得到引導、疏解和消化。
那麼對於像讀書學習、做題考試這樣,有關前途命運的大事,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趣,拿不出能力,更想不通道理。
在此基礎上,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會受到父母接連不斷地埋怨和訓斥,如果不但成績欠佳而且偏激易怒,那麼必然會遭受父母更加「強勢」的打擊和扼制。
但是在「暴跳如雷」的父母面前,有不少孩子會因為「小時候被寵溺、長大了被漠視」的不當教育方式,一時間心理失衡,變得自暴自棄和叛逆偏激。
歸根到底,還是與父母教育方式的好壞優劣,緊密相關。
容易生氣、脾氣不好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呢?
首先,我們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訓斥責罵,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叛逆情緒。
孩子的年齡尚幼,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呵護和引導督促,而不是「一犯錯就打罵」。
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早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時代需要。
其次,對於中小學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想盡辦法和孩子溝通交流和增進感情,更應該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父母需要讓孩子明白,絕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來解決。
但是發脾氣和鬧情緒,永遠不可能讓糟糕的局面「轉危為安」。
最後,父母要鼓勵孩子在家庭和生活中勇於承擔責任,明白「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要總是不講道理地將眼前的錯誤和後果,歸咎於「毫不知情的父母」。
同時,父母自己也要積極學習,儘量了解孩子的情緒、性格和心理,也只有更好地理解了孩子種種偏激言行的根源所在,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
舒緩情緒,消解脾氣,平穩心態。
總之,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營造出「溝通少阻」的親子感情。
到訪人數:(60)